后创建应力响应,并且设定上限值为250。再创建体积响应,并且将其最小化定义为目标函数。以此进行迭代计算分析,拓扑优化得到单元密度等值面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减震器后半部分被“挖”出了一个三角形区域,因此可以根据单元密度等值面图以及实际工艺要求得到最优布局方式,与此同时为了更进一步的减重,可以对减震器支座的前半部分进行“挖孔”处理,在其接触区域“挖”四个直径为9mm,孔与孔直径相隔28mm,孔与边缘相隔距离为21mm,以此得到减震器支座的最佳优化方案。图4单元密度等值面图4.2优化分析结果采用同样的分析放到对最终的优化方案进行极限强度分析,如图5和图6所示分别为优化之后减震器下支座向上加载和向下加载的应力分布云图,由图5可知,当极限载荷向上加载时,其最大应力为233.8MPa,与优化之前应力值相当,位于减震器支座的三角形孔边缘处,处于其材料屈服范围之内,能够满足强度设计要求。 本文由公司网站滚圆机网站采集转载中国知网资源整理!www.gunyuanj
- [2019-07-31]岩溶探测应用研究-数控滚圆机滚
- [2019-07-31]间隧道治理方法-数控滚圆机滚弧
- [2019-07-24]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数控滚圆机滚
- [2019-07-24]混凝土技术研究-数控滚圆机滚弧
- [2019-07-15]空间旋转目标三维重构-数控滚圆
- [2019-07-15]宽带天线设计与研究-数控滚圆机
- [2019-07-09]基于全相位预处理-数控滚圆机滚
- [2019-07-09]无线定位装置设计-电动折弯机数
- [2019-07-05]刺激器的控制系统设计-电动液压
- [2019-07-05]反激式开关电源设计-电动折弯机